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资讯

资讯

以史为鉴 1930年代货币战争将再度上演?

2021-01-21 12:17:01 外汇天眼
目前,全球非美经济正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,年初至今仅仅两个月时间,就有13个国家开始“降息潮”。历史一再证明,通过货币贬值转嫁国内经济困境对于国家来说就像是“巧克力之于孩子

目前,全球非美经济正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,年初至今仅仅两个月时间,就有13个国家开始“降息潮”。历史一再证明,通过货币贬值转嫁国内经济困境对于国家来说就像是“巧克力之于孩子”,这种吸引力往往难以抵御。

事实上,人们又回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货币战争中,当时正值金本位制度和大萧条时期,由于英国于1931年9月20日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度,英镑大幅贬值,随后又先后有25个国家跟随其步伐退出金本位制度。虽然目前的全球“宽松潮”与当年事件发生的背景有所不同,但以史为鉴永远是明智的选择。

目前,全球经济能否从金融危机中脱身,通货紧缩的“恶魔”又开始抬头,于是又一波“宽松潮”拉开帷幕。瑞士中央银行今年1月15日宣布,除了意外取消1欧元对1.20瑞郎的下限外,利率下降,活期存款利率下降到-0.75%。当日,印度央行宣布下调利率25个基点,秘鲁央行宣布下调利率25个基点,埃及央行也宣布下调利率50个基点。

丹麦央行随后于1月19日下调了利率,将存款利率从-0.05%下调到-0.2%,将贷款利率从0.2%下调到0.05%,并在10天内再次下调了两次;土耳其也在1月20日宣布了这一消息;欧洲央行1月22日宣布了万亿QE;新加坡央行1月28日也意外宣布了下调新加坡元汇率政策斜坡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瑞典中央银行于2月12日首次将主要政策利率定为负,开始QE,宣布购买100亿瑞典克朗国债。

不过,这一次“放松政策的浪潮”来了,应该只是在中场休息。在当前美元独占鳌头的情况下,美联储能容忍多大程度的潜在出口竞争力下降和输入性通缩风险,与美联储今年是否推迟升息密切相关。

那么,20世纪30年代的货币战争真的会重演吗?世界主要国家的财政部长们对此并不认同。上周,美国和欧洲官员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20个国家集团的首席财务官和中央银行长会议上表示,最近汇率的变化反映了不同经济体的发展趋势,而不是为了维持竞争力。

意大利财政部长皮尔·卡洛·帕多说:“主要货币的调整更能反映基本面。”美国财政部长JacobLuu表示,近期的汇率波动表明,美国经济“比竞争对手更强劲”。

二十国集团公报草案显示,二十国财长和中央银行家同意,在经济增长前景改善之前,保持宽松货币政策是必要的。由此证明,当前的“宽松浪潮”还会持续下去。

摩根士丹利认为,相对于20世纪30年代而言,如今大多数主要货币汇率都有较大弹性,因此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应该较小,但共同之处在于,各国贬值的意图都是国内因素造成的,而且都具有以邻为壑的效果。

MorganStanley预测,如果货币战争真的发生,或者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:

第一,日本政策制定者将日圆疲弱视为加强出口产业的重要支柱,并采取协调行动恢复日本经济。之后,全球主要央行也随之进一步放松政策,而欧洲央行,美联储也因金融环境的恶化而进一步放松。为抑制资本流入的增加,新兴经济体决定对日圆继续贬值,除日本之外的一些亚洲和拉美经济体决定实施资本管制。作为回应,日本为确保出口竞争力,政策制定者或将加速日元贬值。

虽然上面的情节仅仅是假设,但历史告诉我们,货币战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。更重要的是,在基本面不允许人民币大幅贬值的情况下,中国需要在汇率战中权衡利弊。

那次货币战争从1926年一直持续到二战前夕,通货紧缩仍然是当时的主要威胁,全球脱离金本位,走出通货紧缩,走向复苏,然后是高通胀。

回顾历史,法郎是引发当时货币贬值浪潮的“起因”。二战后,法国实行纸币通胀政策,使法郎贬值,到1922年,法郎购买力下降到1915年的43%,同英镑的比价从1914年的25.22:1下降到1926年的240.2:1。所以法国不得不放弃金本位。

大萧条开始于1929年,英美经济陷入困境,而被低估的法国经济在此期间保持相对稳定。那时,德国的失业率为450万,英国为200万,而法国为19万。很明显,当时法国完全享受了货币低估所带来的好处,但这导致英美等国货币相对升值,导致法国的通货紧缩。

在1931年9月20日,全球货币战争升级,当时英国宣布脱离金本位,英镑对黄金贬值,所有货币仍与黄金挂钩。这件事的影响传遍了全世界。9月29日,挪威和瑞典退出金本位制,丹麦当天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。一九三一年有十七个国家放弃金本位。

事实上,在英国采取行动之前,由于美国紧盯金本位,导致美元汇率走高。作为对这一局面的回应,美国最终在1930年6月开始实施斯姆特-霍利关税法,宣布美元也将加入贬值大军,但美国目前还没有放弃金本位。在1933年4月到1934年1月之间,美元贬值了59%,但是货币战争还没有结束。1934年1月,由于美国出口竞争力不断遭受打击,美国国会最终通过了《黄金储备法》,允许银行国有化和货币化其持有的黄金,给予银行黄金证券,并令美元兑黄金贬值。

从那以后,其他金币挂钩的国家,如法国,德国,由于竞争力下降,出口和工业生产增长乏力,在1936年前后也告别了金本位。仅仅在1936年,法国再次贬值了法郎,同年,意大利、荷兰和瑞士也纷纷加入贬值大军。最后,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终结了货币贬值的这场竞争。

这样一种点点滴滴、前赴后继的情景,与当前的“全球宽松潮”不谋而合。自从美联储在2008年宣布实施QE以来,这场汇率之战就打了个措手不及,自那时起,英国、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利率已经跌至百年来的最低点,甚至接近于零。想了解更多金融知识,关注外汇天眼(fxeye.org)